找到相关内容1049篇,用时10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法云禅师塔铭

      法云禅师塔铭   济南府灵岩山省差住持传法第十代云禅师塔铭   云巢比邱撰文,无闻比邱□□书丹,括苍比邱义诏篆额。   师讳法云,字巨济,世居泉州同安县西林,林氏之子,氏族甲于泉南。其祖讳益,宋元丰间,天子知其人,以谏议大夫除任(下缺)率相继。惟师自襁褓中,闻钟鼓声则合掌抵额,或问以善言,则应对无滞,皆与经语暗合。至□六岁,屡请于父母,欲出家(下缺)释氏教,受业于当县化度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81189764.html
  • 汉译《阿含经》之密护根门义

    不令其动摇而染着于六境,莫让魔波旬(注18)有机可趁! (三)如实观根门 知道了根门之重要性,则应当防护其漏失。但是,要如何修习,才吻合所谓的「如实于根门」呢?于《杂阿含经》之〈第二三六经〉及〈...只是见色、闻声只是闻声、觉受只是觉受、明了只是明了,让六根触对六境时,仅仅止于见色、闻声等。而难陀比丘教授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僧团,为其说法,则是有次第的说明如何: 于眼内入处观察,是我、异我、相在不...

    释心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0347896.html
  • 三论宗大意

    为宗,造无畏论十万偈,说诸法皆空不可得之法门。次从无畏论中,拈示八不一颂,纵横分合,成五百偈,立二十七观门,说八不中道,即无所得中道,是为中论,又就中论内,择其精玄,成十二略观门,开示般若,...中道。离偏曰中,对邪名。肇公物不迁论云:观论曰,方知彼去,去者不至方,故知中以为义也。中道实相,非中不中,为令物得悟故,强立中名。如玄义云:诸法实相,非中非不中。无名相法,为众生故,强名相说,...

    黄忏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5542053.html
  • 达观法师:无常法门的理论与实践

    ;观者,则生厌离;厌离者,喜贪尽;喜贪尽者,说心解脱…心解脱者,若欲自证,则能自证:我生已尽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后有。”佛传授无常法门,弟子若能五蕴无常,就能...病施药、随方解缚而已。有人因闻无常法义,而证得阿罗汉;有人因缘,而证得辟支佛;有人因悟入佛知见,而证得无上佛道。   名相虽然有所差异,但所讲法义皆是一致的。就像四圣谛是十二因缘的归纳,十二因缘...

    达观法师

    达观法师|无常法门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14/03/112133325791.html
  • 《成实论》中的二谛思想

    无我等的洞察才能彻底,完全体悟无相之理,证得寂灭涅槃。佛陀之所以讲说四谛而不仅仅是一灭谛的原因在于:若苦、集、道三谛,行者可以获得无常想、无我想、苦想,而这些都是趋向灭谛、获得解脱的不可或缺的助力...  《杂阿含》卷十、十二等都以世间为有或无皆是边见,脱离断、常二见,正确了悟十二因缘为中道。[17](P67)《成实论》主张无我只能是第一义说,而有我只为世谛含摄,方为中道。中道非断非常,不堕二边...

    常 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1960540.html
  • 摩诃止观的道次第思想

    :方便、、果报、起教、旨归则为修证之菩提学程。然自之诸见以后,智者未宣,故真正发明止观之运心,唯方便与。  又从宏观的体系架构来看,此十章本身即在表现一种次第的思想。通而言之,因众生痴迷,...诸义皆在一心。[6][6]  虽然智者大师有言:“若论三,则有权实浅深……此则次第分张,非今所用。[7][7]”然而征诸第七章<>中,却详明空、假、中三观破法遍,其理由在于一心三妙法难入,必须假...

    释惠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2346009.html
  • 《阿含经》的中观见

    正见,如来所说。所以者何?迦旃延!如实世间集者,则不生世间无见。如实世间灭,则不生世间有见。迦旃延!如来离于二边,说于中道:所谓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,谓缘无明有行,乃至生老病死、忧悲恼苦集;...,不认为此时有一个「我」在尝受着苦或乐,而只是苦乐的生起而已,灭去也是如此;对感受的生灭,时时觉知并且体认无我,没有一丝一毫的疑惑,那么,这就是佛陀所说的「正见」。  4「如实世间集者,则不生世间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3347821.html
  • 佛教的流转还灭观

    这两个概念,在原则上是非常正确的,不过他们以大梵为宇宙的本源,以自我为个人的本体,致在说明上不无相当的错误和矛盾!于是佛从缘起中,给予他们一个严正的批判,说明宇宙界既没有大梵为他的本源,生命界也...,而这二门的建立,从佛陀的缘起中看,知是以业果缘起为基础的。释尊指示了这缘起的流转还灭论以后,后代的佛弟子们,就根据佛陀的这指示,时时给予解释与发挥,但因各人的思想不一,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看法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3857502.html
  • 试述三论宗的二谛义

    四论同显中道,同离断常,俱显。但就别而论,《中论》以二谛为宗,《百论》以二智为宗,《十二门论》同于中论。《中论》是龙树菩萨根据真俗二谛,说明一切法缘起性空的中道妙观。破小乘,兼破外道,显大乘实义...偏邪,失于正理;既失正理,则不生;若不生,则断常不灭;若断常不灭,则苦轮常运。以内外并冥,大小俱寂,始名理;悟斯正理,则发生观若生,则戏论斯灭;戏论斯灭,则苦轮便坏”。如是戏论灭,...

    慧然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3591589.html
  • ‘中道’在佛教中的意义

    存续者)与断见(认为死后全归灭无),或有见(自然之立场、世间之常识)与无见(虚无主义)等偏颇之看法,故十二缘起,是谓住于中道之正见。前者为释尊初转法轮时所说,乃属实践上之中道;后者则为思想上之中道...如此,离八邪而住于无得,称为中道,此即八不中道、八不正、无得中道、八不中。此‘八不’即指否定生灭等八邪之不生、不灭、不断、不常、不一、不异、不去、不来。由此得破一切邪执,而显现诸法实相。八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1664911.html